必一·运动保定体育局:城市活力的引擎与梦想的孵化器
清晨的保定,阳光轻吻竞秀公园的塑胶跑道,一群老人正跟着《最炫民族风》的节奏跳广场舞;傍晚的东风路小学操场,孩子们追着足球奔跑,笑声撞碎夕阳余晖。这些烟火气满满的日常,正是保定体育局推动全民健身、激活城市血脉的生动注脚。作为一座深植体育基因的城市,保定体育局始终以“让运动成为生活方式”为锚点,编织起覆盖全年龄段的体育网络,成为撬动城市活力的关键支点。
群众体育:把运动种进生活土壤
保定体育局的“民生账本”里,群众体育永远是第一笔。近年来,他们打造“社区运动会”“全民健身日”等品牌活动,把赛事办到小区门口、乡村院落。在莲池区,每月一次的“邻里杯”乒乓球赛成了老邻居的“固定约会”;在满城区,新建的智能健身步道配备心率监测屏,年轻人刷脸就能记录运动数据。数据显示,全市已建成社区体育健身中心128个、农村健身工程1560处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.1平方米,超全国平均线30%。
“我们想让运动像空气一样自然。”保定市体育局副局长王磊指着手机里的“保定运动地图”说。这张图标注了全市3000多个健身点位,市民一键就能找到最近的篮球场或瑜伽馆。如今,清晨的公园里,太极扇与跑步机的声音交织;傍晚的商圈旁,亲子篮球课与老年柔力球班同步开课——运动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,而是嵌入生活的“默认选项”。
竞技体育:传承荣耀的火种
保定素有“游泳之乡”“田径强市”美誉,竞技体育是城市精神的底色。保定体育局深耕青训体系,与河北大学共建游泳训练基地,引进国家级教练团队,让小运动员们在家门口接受专业指导。14岁的游泳选手陈晓萱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训练,她的目标是在2026年省运会上打破女子400米混合泳纪录:“教练说,保定的泳池里游出了太多冠军,我要续写这个传奇。”
在2023年河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,保定代表团斩获78金、92银、85铜,连续三届位列全省前三。除了传统优势项目,射击、体操等新兴项目也异军突起——16岁的小射手刘浩然在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中夺得两金,他的教练正是保定本土培养的国家级裁判。“竞技体育不只是争金夺银,更是传递拼搏精神。”保定市竞技体育科科长李阳说,“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体育变得自信、坚韧,这就是最大的胜利。”
体育产业:从赛场到市场的蝶变
当全民健身浪潮遇上消费升级,体育产业成为保定经济的新引擎。保定体育局主动破局,出台《体育产业发展扶持办法》,吸引社会资本布局健身房、体育用品店、体育主题酒店。在清苑区,“保定体育小镇”正在拔地而起,规划包含室内体育馆、户外拓展基地和体育文创园区,预计2025年建成后将成为集训练、赛事、休闲于一体的“体育硅谷”。
与此同时,体育旅游成为城市名片。依托白洋淀湿地资源,保定推出“骑行百里堤、漫步芦苇荡”路线,每年吸引超50万游客;“保定马拉松”更是成为国内知名赛事,2023年参赛人数突破2万,带动餐饮、住宿消费超亿元。“体育不仅是健康的密码,更是经济的催化剂。”保定市体育产业中心主任张敏站在正在建设的电竞场馆前说,“我们要让体育成为城市发展的‘加速器’,让更多人因体育爱上保定,留在保定。”
从清晨广场上的慢动作,到赛场上的冲刺瞬间,从孩童手中的篮球,到老人掌心的太极剑,保定体育局用无数个细节织就了一张“全民体育网”。未来,随着更多智慧化场馆落地、更多国际赛事引入、更多体育IP孵化,这座古城将在体育的滋养下,迸发出更具活力的现代气质。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,都将在汗水中收获健康,在拼搏中实现梦想——这,正是体育最动人的模样,也是保定体育局不变的初心。
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