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一·运动荔湾体育馆:老城里的青春热浪
清晨六点的荔湾体育馆,被薄雾轻裹着。玻璃幕墙折射出淡金色的朝阳,门口那棵百年老榕树的枝桠上,还挂着昨夜的露水。几位鬓角泛白的长者正沿着环形跑道慢走,脚步声与鸟鸣交织成温柔的序曲。这栋藏在西关古巷深处的建筑,像一块磁石,将不同年龄、不同身份的人吸聚于此,让老城的肌理里涌动着永不褪色的青春热浪。
晨光里的“时光切片”
七点半,校服少年们抱着篮球冲进馆内。鞋底擦过木地板的声响,撞碎了清晨的静谧。十六岁的阿杰是校篮球队主力,每天提前半小时来练罚球。“去年区联赛我们输在最后一秒,”他抹了把额头的汗,“这次一定要赢回来。”不远处的羽毛球场,上班族林姐正和同事组队对战,发球时马尾辫甩出的弧线,比羽毛球更耀眼。“上班前运动半小时,比咖啡提神多了!”她笑着喊道,汗水顺着下巴滴在运动服上,洇开一小片深色图案。
午后与暮色的“生活剧场”
晌午时分,体育馆成了“带饭族”的天堂。退休教师王伯搬来折叠桌,摆上保温桶里的红烧肉和青菜,招呼同好们围坐。“你们年轻人总吃外卖,哪有家里饭香?”他夹起一块排骨递给邻座的程序员小陈。小陈啃着排骨笑:“上次您教我的反手推挡,我在公司联赛用了,直接赢了对手机械男!”话音刚落,旁边传来孩童的笑声——儿童体能区的滑梯上,几个小朋友正追着玩老鹰捉小鸡,奶声奶气的叫嚷盖过了空调外机的嗡鸣。
暮色四合时,灯光次第亮起。社区舞蹈队的阿姨们换上鲜艳的秧歌服,腰间的红绸子甩出漂亮的弧线;夜跑团的红背心在黑暗中形成流动的光带,跑过之处留下串串笑语。最热闹的是篮球场,一群高中生正进行友谊赛,球鞋摩擦地面的“吱呀”声、观众的呐喊声,惊飞了栖息在榕树上的麻雀。
建筑里的“城市密码”
荔湾体育馆的设计藏着岭南风情:屋顶的飞檐曲线呼应着沙面建筑的轮廓,外墙的青砖纹理与周边骑楼街融为一体,而内部的恒温泳池、智能健身房,又透着现代感。去年疫情时,这里曾临时改为核酸检测点,志愿者穿着防护服维持秩序的身影,成了老城人共同的记忆。如今复工复产,它重新变回欢乐的海洋,却多了份历经风雨后的坚韧。
深夜十一点,最后一个夜跑者收起耳机,关掉储物柜的门。体育馆的灯一盏盏熄灭,只剩门前的路灯还亮着,把建筑巨大的影子投向空无一人的街道。可谁都知道,明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爬上墙头,这里又会响起熟悉的脚步声——那是无数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,在老城里跳动的、永不停止的心跳。
(全文约750字)
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