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一·运动「中国」官方网站

必一·运动操场边的账单:初中体育老师的薪资困境

清晨六点的校园还浸在薄雾里,老周已经站在塑胶跑道上,将哑铃、垫子一一归置整齐。作为初三(2)班的体育老师,他今天要带学生进行立定跳远强化训练——下周就是区运会,班里的“小胖子”们正为达标犯难。汗水洇透他的T恤时,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妻子发来的水电费账单:“这个月电费比上月多了30块,是不是空调没关?”老周盯着屏幕,指腹摩挲着工资到账通知,数字让他喉头一紧:月薪4500元,扣除社保后到手不足4000,而这还是包含了班主任津贴的结果。

必一·运动操场边的账单:初中体育老师的薪资困境

一、被低估的“体力活”与“技术活”

在很多人眼里,体育老师的工作不过是“看孩子玩闹”。可老周的日程表填满了细碎却耗神的任务:每周18节体育课要设计趣味性与锻炼性兼顾的内容,课间操要纠正200多名学生的队列动作,放学后的田径队训练要盯防12名队员的动作规范,就连器材室的旧篮球架坏了,他也得利用午休时间扛着扳手去维修。去年区运会,他带队拿下团体总分第三,学校奖励了300元购物卡,可他为训练自掏腰包买了运动护膝、能量棒,花销早已超过奖金。

更扎心的是与主科老师的对比。同校语文老师王姐靠周末补习班月入过万,数学组李老师因竞赛获奖拿到季度绩效奖,而老周的“额外收入”只有偶尔帮学校监考的50元/天补贴。“体育课不就是带着跑两圈?凭什么拿同样工资?”曾有家长在家长会上质疑。老周攥着教案没说话,他知道,当学生在中考体育中因他的指导多拿5分时,那些质疑会变成沉默——只是这沉默,从没换算成他的工资条。

二、藏在跑道下的“隐性成本”

体育老师的“穷”,往往藏在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里。老周的运动鞋穿了三年,鞋底磨出了洞,他却舍不得换:“一双新鞋要两百多,够给儿子报一个月足球兴趣班了。”他的办公桌上堆着《运动解剖学》《青少年体能训练》,这些都是自费购买的参考资料,因为学校图书馆的体育类书籍早已泛黄。去年冬天,他为训练队买热饮保暖,花了200多元,至今还没报销——不是学校不批,是他不好意思开口:“都是份内事,总麻烦财务多不好。”

必一·运动操场边的账单:初中体育老师的薪资困境

最无奈的是职业价值的错位。当“双减”政策落地,体育课成为“刚需”,老周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:他要设计课后服务的体能游戏,要配合心理老师做团队建设活动,甚至要兼任“安全员”——课间巡查时,总有学生追着他问“老师,我扭到脚怎么办?”“刚才有人打架,你快去看看!”这些额外的责任,从未体现在绩效考核里。

三、何时能看见“阳光工资”?

recently,教育部发布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“保障体育教师的待遇”,这让老周看到了一丝光亮。可现实是,很多学校的体育经费仍被挤占:新建体育馆的计划搁浅,器材更新周期从一年延长到三年,而体育老师的编制名额始终紧张。

老周有个朴素的愿望:希望能像主科老师一样,拥有“阳光工资”——不是靠 overtime 赚外快,而是通过专业价值获得体面的收入。他记得上周训练时,那个曾抱怨“体育课没用”的学生跑过来,递给他一瓶冰可乐:“老师,您辛苦了!我妈妈说,要是没有您的指导,我中考体育肯定不及格。”那一刻,老周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,可当他看着工资条上的数字,又忍不住叹气:难道守护孩子的健康,就只能换来这样的“精神补偿”吗?

夕阳西下,老周站在空旷的操场上,望着跑道尽头飘扬的校旗。风掀起他的衣角,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运动服。他知道,明天太阳升起时,他还会站在这里,带着一群孩子奔跑——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,而是为了让青春的脉搏,永远跳动在绿色的操场上。只是希望有一天,这份坚守,能换来一张不再让人皱眉的“工资账单”。

(全文约750字)

作者:momo119655,本文地址:https://e0e0.net/?id=8,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必一·运动「中国」官方网站

评论专区

留言:

在线报名

请填写您的电话号码,我们将回复您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