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一·运动俞敏洪的体育课:跑道上的生命教育
清晨的北大未名湖畔,薄雾还未散尽,俞敏洪的身影已出现在塑胶跑道上。他穿着简单的运动服,脚步均匀地落在地面,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。这一幕,早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——三十多年来,无论工作多忙,他都雷打不动地坚持跑步,而这份坚持,源于学生时代那堂刻骨铭心的体育课。
俞敏洪的高中时光并不轻松。彼时的他,是个内向的“书呆子”,除了学习,几乎没有其他爱好。直到一次校运会,班主任硬拉他去参加1500米长跑。“你试试吧,说不定能突破自己。”老师的话让他犹豫再三,最终咬着牙报了名。比赛那天,他站在起跑线上,心跳如鼓。发令枪响后,他跟着人群冲出去,可刚跑完一圈,就感到肺部灼烧般的疼痛,双腿像灌了铅。他想放弃,但看到终点线前同学们的呐喊,又咬紧牙关继续跑。最后,他以倒数第三名的成绩冲过终点,却意外收到了掌声——那是属于“坚持到底”的掌声。
这次经历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。后来复读备考时,每当想放弃,他就会想起那次长跑。他说:“体育教会我的,是‘哪怕慢,也要往前走’的信念。”这种信念支撑着他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,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。
进入大学后,俞敏洪更加痴迷于跑步。每天清晨,他会绕着未名湖跑上几圈,看湖水泛起涟漪,听鸟鸣啁啾。跑步不仅让他保持了健康的体魄,更让他学会了与自己对话。他说:“跑步的时候,我能理清思路,也能放下烦恼。就像人生的长跑,有时候不需要快,只需要 steady(稳定)。”
1993年,新东方初创时期,俞敏洪的压力大到失眠。那时,他每天凌晨两点睡,早上六点起,靠跑步释放压力。“跑完步后,我觉得自己又能充满电了。”他不仅自己跑,还带着员工一起跑。每周三下午,新东方的办公室会变成临时操场,大家围在一起跑步、打球,笑声回荡在楼道里。这种“运动文化”逐渐渗透进企业的血液,成为新东方独特的精神标识。
如今,俞敏洪已年过六十,却依然保持着运动的习惯。他曾在采访中说:“体育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。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挫折,如何管理情绪,如何与他人合作。”在他的推动下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体育,把运动当作生活的一部分。
站在跑道上的俞敏洪,或许从未想过,当年的那堂体育课,竟会成为他一生的财富。跑道上的每一步,都是对生命的热爱;每一次呼吸,都是对自我的超越。而这,正是体育最动人的意义——它让我们在奔跑中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留言: